|
沙发

楼主 |
发表于 2009-10-18 10:43
|
只看该作者
压制胶模的设备是(硫化)压模机,其主要部件由两块内带电阻丝和感温器件的加热板、定温器、定时器(有些型号没有此装置)等组成。压模机上面还配有升降丝杠,用于压模及取出。
配套使用的还有压模框,根据其开孔的数量可以分为单板、双板、四板等型号,制造压模框的材料通常是铝合金。一般压模框的尺寸为48mm×73mm,有时使用加厚的压模框压制较大的原
版,尺寸通常为64mm×95mm。
压胶模看似简单,其实其中也有许多细节必须讲究。首先必须保证压模框和生胶片的清洁,压模之前应该尽可能地将压模框清洗干净,操作者清洗双手和工作台;其次要保证原版与橡胶之间
不会粘连,要做到这一点,就应该优先使用银版,如果是铜版则应该将铜版镀银后再进行压模,因为铜版很容易与橡胶粘连在一起;再次就是要注意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硫化温度和时间
——这两者不但基本符合某一个函数关系,而且还与胶模的厚度、长宽、原版的复杂程度有关,通常将压模温度定为150℃左右,如果胶模厚度在3层(约10mm),一般硫化时间为20~25
分钟,如果是4层(约13mm)则硫化时间可为30~35分钟……依次类推,同时硫化温度与原版的复杂程度也有关系:如果原版是复杂、细小的款式,则应该降低硫化温度,延长硫化时间(
如采用降低温度10℃,延长时间一倍的方法),反之如果温度过高,反而会影响压模的效果。
压模质量的好坏还取决于压埋模版的质量。总的来说,首先应该使生胶片能够牢固紧密地粘接在一起,必须首先保证生胶片的清洁,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生胶片的表面,而应该将生胶片粘上后
再撕去生胶片表面的保护膜。要保证生胶与原版之间没有缝隙。在填埋生胶时就应该仔细,尤其对某些细小的花型等细微孔隙,必须用碎小的胶粒填满,用尖锐物(如镊子尖)压牢。为了避
免压出的胶模过于坚硬,填埋生胶时应该按照同一方向进行压埋。
为了保证胶模在相当时期内可以使用,应该使胶模具有足够的厚度,因此一个胶模最少也应该使用3层生胶压制。将生胶叠压好原版后应该使胶模整体略大于压模框,即长宽略大(能够用力
压入压模框),胶模厚度在压入压模框后略高于框体平面约2mm。
压模还必须注意要首先预热,再放入已装压好生胶的压模框,旋紧手柄使加热板压紧压模框,硫化初期可以检查一下加热板是否压紧,硫化时间到了以后迅速取出胶模,最好使其自然冷却(
当然也可以用冷水冲凉)到不烫手时,就可以趁热用锋利的手术刀进行开胶模的操作了。
开胶模
开胶模是一项要求很高的技术,因为开胶模的好坏直接影响蜡模以及金属毛坯的质量,而且还直接影响胶模的寿命。技术高超的开出的胶模,在注蜡后基本没有变形、断裂、披风的现象,基
本不需要修蜡、焊蜡,能够节省大量修整工时,得到较高的生产效率。
开胶模使用的工具比较简单,有手术刀及刀片、镊子、剪刀、尖嘴钳等。注意初学者使用手术刀时必须使用新刀片,这样反而不容易划伤手指。切割过程中为保证刀片与生胶片胶模之间的润
滑,可以在刀片上蘸水或洗涤剂(但是千万不能蘸油,因为油会使胶模变硬、变脆)。胶模通常采用四脚定位法,也就是说,开出的胶模有四个脚相互吻合固定,四脚之间的部分有采用直线
切割的,也有采用曲线切割的。一般胶模的使用寿命在2~3年之间。
注蜡
胶模开好后就可以进行注蜡操作了。注蜡操作应该注意对蜡温、压力以及胶模的压紧等因素。
制作蜡模使用的蜡一般是兰色的模型石蜡,其融化温度在60℃左右,注蜡温度在65℃左右。还有一些其他颜色的石蜡,性质略有不同。蜡温及注射压力是由注蜡机决定的。注蜡机的类别通
常有风压式和真空式两种。这两种注蜡机的注蜡原理基本相似,就是利用气压将熔融状态的蜡注入胶模。两者的区别在于真空式注蜡机能够先将胶模抽真空,在向胶模注蜡;而风压式注蜡机
只能直接向胶模注蜡。所以通常操作以真空式注蜡机比较容易掌握,而风压式注蜡机则需要具有一定的经验。
注蜡机中的加热器和感温器能够使蜡液达到并保持一定的温度。通常注蜡机中蜡的温度应该保持在70~75℃之间,这样的温度能够保证蜡液的流动性。如果温度过低,蜡液不易注满蜡模,
造成蜡模的残缺;反之蜡液温度过高,又会导致蜡液从胶模缝隙处溢出或从注蜡口溢出,容易形成飞边或烫伤手指。
注蜡机蜡筒内的压力是由外接气泵提供的,一般应该保持在0.5~0.7at(或kgf/cm2)即0.051~0.071Bar之间,也可以根据蜡模的体积和复杂程度进行适当的调整。
注蜡之前,首先应该打开胶模,检查胶模的完好性和清洁性。如果是使用过的胶模,就应该向胶模中尤其是形状比较细小复杂的位置喷洒脱蜡剂(也可撒上少量滑石粉),以利于取出蜡模;
其次应该预热注蜡机,打开气泵,调整好压力和温度。
注蜡时,应该用双手将夹板(可以是有机玻璃板或木板、铝板等)中的胶模夹紧,注意手指的分布应该使胶模受压均匀;将胶模水口对准注蜡嘴平行推进,顶牢注蜡嘴后双手不动,用脚轻轻
踏合注蜡开关并随即松开,双手停留1~2秒后,将胶模放置片刻,即可打开胶模(如果胶模有底,应该首先将模底拉出),取出蜡模。蜡模取出后仔细检查,如果出现比较严重的缺边、断脚
等问题,这样的蜡模就属于废品。如果是一些比较细小的**,则应该进行蜡模的修整。
修整蜡模
一般而言,注蜡后取出的蜡模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,如飞边、多重边、断爪、肉眼可见的砂眼、部分或整体结构变形、小孔不通。对于飞边、多重边、等**可以用手术刀片修光;
对于砂眼、断爪可以用焊蜡器进行焊补;小孔不通的可以用焊针穿透;对于蜡模的变形可以在40~50℃的热水中进行校正.
灌石膏、抽真空
将蜡树连底盘一起套上不锈钢筒(钢铃),在钢铃外面上包裹单面胶纸(胶纸最后应该高出钢铃上沿20cm左右)备用。
1) 拌石膏浆:按钢铃的具体容积备好相应重量的石膏粉和水(若无蒸馏水,自来水也可),一般石膏粉和水的比例为2~2.5:1(这时的石膏浆比重约为2),可以根据气候的干湿、冷暖,
以及铸模的大小、复杂程度进行调整,水温在20~25℃之间比较适宜。先将水放入搅拌容器中,开动搅拌器,逐步放入石膏粉,搅拌10分钟左右,即可进行第一次抽真空(1~2分钟)。
2) 灌石膏:抽真空后的石膏浆马上沿钢铃的内壁缓缓注入,切忌将石膏浆直接倒在蜡模上,直至石膏浆没过蜡模约1cm,立即进行第二次抽真空。抽真空2分钟完毕,自然放置6~12小时进
行以保证石膏的凝固。
烘焙石膏
石膏模的烘焙是保证浇铸正常进行的重要工序。一般而言铸模烘焙时间为6~12小时。烘焙的作用主要有:脱蜡、干燥和浇铸保温。以18K金的烘焙为例,脱蜡温度为0~350℃,保温时间2小
时;干燥温度为350~700℃,保温时间2~3小时;浇铸保温温度为600~500℃,保温时间1~2小时。
一般的烘焙过程是:首先将电阻炉预热到起始温度,将石膏模水口向下放入炉中,以便使蜡液流出蒸发;在起始温区恒温1小时后,再以1~2小时的间隔逐步升/降温和恒温。注意升温(或降
温)速度应该保持在100~200℃/小时,否则升温过快容易形成石膏模的裂纹,严重的可能造成石膏模损坏或报废,升温过慢又容易造成遗蜡或石膏模干燥不彻底,影响铸件的质量。石膏模
的烘焙时间主要取决于腊模的大小和复杂程度,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。
熔金、浇铸
真空吸铸机浇铸:石膏模烘焙接近尾声时,开始熔化已配好的金属并保持熔融状态。石膏模待保温完毕,在吸铸机口部垫好石棉垫圈,将钢铃迅速从电炉中取出,水口向上放入待铸的真空吸
铸机口部,注入金水的同时轻踏吸铸板,即可完成浇铸。浇铸完成后,注意打开放气开关进行放气。
真空感应离心浇铸机浇铸:首先打开机盖,在熔金坩埚中加入已配好的金属块,盖上机盖,设定预加热温度,开始熔金属。待达到接近熔融状态,放入已保温完全的石膏模,盖好机盖,首先
抽真空,再加热到设定温度,并设定好离心加速度和稳定转速;达到设定温度后机器自动进入离心浇铸状态,约1~2分钟完成。浇铸完成后,注意打开放气开关进行放气。
以上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浇铸方式,其它方法与上述方法大同小异,这里就不作阐述了。
九. 石膏模的炸洗、清洗及剪毛坯
浇铸后的石膏模处于高温状态,从浇铸机中取出后需要自然放置10~30分钟(根据室温具体掌握),再放入冷水桶中进行炸洗。石膏由于收缩作用炸裂后,取出金树,用钢刷刷去大块的石
膏,放入30%氢氟酸中浸泡10分钟,再夹出,冲净(若仍旧不行,则需要反复进行);用高压清洗喷枪喷洗金属,除去剩余的石膏,直至金属表面干净。 |
评分
-
查看全部评分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