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iMX.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——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(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,创始于2003年)
标题: 上世纪 五十年代 三级牵引 弹性机翼 的 插销 与 套箱 [打印本页]
作者: 丹顶鹤 时间: 2014-6-4 16:03
标题: 上世纪 五十年代 三级牵引 弹性机翼 的 插销 与 套箱
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14-6-5 12:41 编辑
首先您先看 徐志满老师在老航模联谊区,讲的这段陈年趣闻。
file:///C:\DOCUME~1\ADMINI~1\LOCALS~1\Temp\msohtml1\01\clip_image001.gif 发表于 2014-5-31 21:52 | 只看该作者
“钻屋顶里面去了,太巧了。不过还有更巧的事,飞机钻床底下去了:飞三级牵引,机翼是弧形的弹性铝片插销,机翼受到撞击会以后緣和机身接触处为轴心旋转脱离机身,一大清早,飞机飞进了部队家属区(平房),正想找人问一下,只见有一家门开着,门外左右地上各有一个机翼,门口站一军人,称刚开门就有一物体直接冲进大门钻床底下去了,原来是飞机飞行时机头正对大门中间只有半米高度,左右机翼撞到门框掉在门外,机身就进门了。”(徐老师说,这是1958年的事.)
我国第一代牵引名将 薛民献 1957年 在专著中 详细介绍了 弹性机翼
(, 下载次数: 50)
(, 下载次数: 54)
(, 下载次数: 53)
现在看我用 刚拍的照片加以说明
(, 下载次数: 57)
(, 下载次数: 58)
三级牵引也是我中学时代的爱好。上面两张照片是我保存40年的无线电遥控滑翔机,翼展3米40厘米,翼根弦240毫米。机翼的安装仿照当年的三级牵引的方式。既便于拆卸保存也缓冲了冲撞力。是1974年—1975年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制作的。我是形象的解释“飞三级牵引,机翼是弧形的弹性铝片插销,机翼受到撞击会以后緣和机身接触处为轴心旋转脱离机身。”
作者: leeyy175 时间: 2014-6-4 16:41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作者: nmgzjb1234 时间: 2014-6-4 16:43
这个设计真不错!模块化设计,保证炸鸡的情况下减小损失!
但有个疑问:为什么现在的滑翔机没有采用这样的设计?
作者: 永远的飞行者 时间: 2014-6-4 16:47
因为利用高科技
作者: hangzhou163 时间: 2014-6-4 16:51
三级牵引不是图上的那个样子,而且也是不能遥控的
作者: hangzhou163 时间: 2014-6-4 16:52
三级牵引有满3分钟后自动动作的迫降用机械定时器(相机上用的自拍机)
作者: aweixinga 时间: 2014-6-4 16:57
顶一下
作者: feiwosi 时间: 2014-6-4 17:03

作者: Easy西 时间: 2014-6-4 17:13
厉害!那时候的小学生动手能力比我们还强
作者: O斌LOVE斌O 时间: 2014-6-4 17:15
顶
作者: Paparazzi 时间: 2014-6-4 17:50
NB啊!膜拜下,都是经典。
作者: 大庆刚子 时间: 2014-6-4 17:55

作者: 吖蔡 时间: 2014-6-4 17:59
动手能力强 成绩稳定
作者: P-51D 时间: 2014-6-4 18:16
不错
作者: zy318 时间: 2014-6-4 18:31
对搞过专业航模的人来说,这是“珍品”。。。难得哦。。。
可惜,我的自由飞一架都没保留住。。。好像只有几个定时器还在。。。
作者: 说不明白 时间: 2014-6-5 09:48
老模的资料啊
作者: lanniao 时间: 2014-6-5 11:08
经典设计
作者: Beidouxing 时间: 2014-6-5 11:43
希望观赏翼展3.4米的遥控滑翔机的全貌。
作者: zyue2002 时间: 2014-6-5 17:06
大多数爱好者不懂的机构,只会增加生产成本。
作者: boatswain 时间: 2014-6-7 16:23
能分享一下薛民献先生的这本书吗?
作者: boatswain 时间: 2014-6-7 16:27
早先。牵引飞满3分钟后、迫降用点迫降线的方法。
作者: hangzhou163 时间: 2014-6-7 17:06
到底是老前辈啊,是浸过高锰酸钾的棉线
作者: zyue2002 时间: 2014-6-8 10:35
设计思路很先进。
作者: WENYEE 时间: 2014-6-8 17:54
因为现在大拉力脱钩的力量非常大,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使机翼的强度和刚度充分保证,可以说你有多大力量就用多大力。
而铝板的刚度己远远满足不了设计要求,这也这时代的进步。
作者: 丹顶鹤 时间: 2014-6-9 08:41
本帖最后由 丹顶鹤 于 2014-6-9 08:42 编辑
您见多识广。
当代,有没有按五十年代薛民献的设计,采用碳纤板制作套箱和插销的?
这样是否两全齐美!
作者: WENYEE 时间: 2014-6-9 09:20
本帖最后由 WENYEE 于 2014-6-10 07:20 编辑
现在不行了,因为现在的脱钩力量非常大,那么薄的翼型开那么长的口子经不住那么大的负载。
不过在当年还是很先进的。79年第四届全运会时,刘明道是陕西队的总教练,薛民献是副总教练,我当时在红安公司(今曰西飞)
也被借到陕西队打四运会,有幸和泰斗薛老师共度近-年时间。薛老师那年代表陕西还上场比赛了F1A
那也是他的告别赛。在准备期间,他常把弹簧称挂在高处的墻上,手拿牵引盘試拉,叫我帮他看刻度,我记的
很清楚,最大力量控制在3‧5K9左右。因为那时碳纤维还沒用在模型上,机翼根部承受不了那么大的弯距。不过那时,他也己改用钢絲做插梢了。
欢迎光临 5iMX.com 我爱模型 玩家论坛 ——专业遥控模型和无人机玩家论坛(玩模型就上我爱模型,创始于2003年) (http://www.5imx.com/)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3 |